在能耗排放上做“减法”,在经济发展上做“加法”。近年来,成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大力发展绿色交通,在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方面,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。
绕成都二环高架桥行驶的快速公交K1、K2线,迄今为止已经运营8年,高峰期日均客流量可达8万人次。作为连接东西、贯穿南北的城市快速公交线,它为市民快捷通勤提供了便利渠道。
从2018年起,K1、K2线陆续上线上百辆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,这些车辆具备无尾气排放、噪声低、行车稳定性好、安全性能好的特点。
不仅市民交口称赞,公交驾驶员师傅也对这种车型青睐有加。“这种公交车采用的是自动挡模式,驾乘感觉非常舒适。”K1线驾驶员高俊说:“新能源公交车车辆运行平稳起速快,有助于降低驾驶员劳动强度。”
同样的变革还发生在出租车领域。近年来,成都新能源出租车的投放比例不断扩大,投放效率持续提升。政府通过政策支持、财政补贴,加快传统油气出租车淘汰更新,鼓励更多新能源出租车辆进入市场。
“成都正在积极探索公交‘通’‘减’‘排’策略,助推城市绿色出行。”在全国人大代表、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教授罗霞看来,近年来,成都发挥现有优势,进一步优化居民出行结构、加快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,在城市交通减排领域起到探索、引领的作用。
近年来,成都在交通建设方面的利好消息不断: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投入运营;城际高铁建设持续推进;蓉欧快铁加密运行……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正在不断夯实。
今年5月,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出炉,成都人口突破2000万,正式迈入超大城市行列。人口增长,外延拓展,对交通的承载能力提出挑战。
面对人口激增对公共交通运输体系通达性提出的更高需求,如何通过科技赋能,疏堵保畅,让公共交通更“聪明”、市民出行更“智慧”,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。
成都交通运行协调中心(TOCC)被喻为“城市交通大脑”。该项目一期运营中心目前已实现成都交通行业已有数据全接入,全市航空、公路、客货运输、轨道、公交、出租、网约车、共享单车、交管等14大类数据在这里接入协调、汇聚管理、共享交换、挖掘分析,辅助交通运输应急指挥,协助驾乘人员精准掌握路况信。